笔趣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高太尉新传 > 第二十一章 句句问心解签人

第二十一章 句句问心解签人(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而如今赵佶登基还不到七年已经先后换了建中靖国和崇宁两个年号再算上即将改元的大观实在是一项劳心劳力的工程。若是在历史上挑选迷信的朝代估计宋朝可以算得上是令人叹为观止。

沉思片刻高俅便笑道:唐真人倘若单单只想重修洞霄宫这件事很容易。须知洞霄宫原本就是天下有名的宫观之一只要圣上赐三五百度牒自然能够筹足重修之资。不过方外之人倘若致力于俗务却不利于清修。如果唐真人愿意的话我倒是可以找一个管事只是此人却万万不能挂洞霄宫的名头。

哈哈哈哈高相公果然是明白人唐子霞出了一阵爽朗的大笑随后便饶有兴味地打量着面前的高俅最后微微颔道我当初和东坡居士论交的时候最是佩服他不同于寻常官员的性子论豪爽处他远胜于江湖豪侠;论入微处他又考虑周到。似他这样的人莫说本朝少有便是前朝也难寻到几人。及至听说他最后又收了一个弟子我倒有些诧异谁知论起做官高相公却比苏门的其他人强太多了

唐真人这似乎不是夸我吧高俅哪里会听不出唐子霞的言下之意但他却丝毫不着恼只是露出了一丝苦笑我深重先师的人品文章不过现如今倘若要在朝堂立足却得遵从另一套。当年王荆公人品文章何等得人敬重神宗皇帝更是敬其如师最终还不是功亏一篑外人如何评论我是不在乎只求无愧于心于愿足矣

尽管从面上看去不过五十许人但唐子霞早已年过七旬身为方外之士可对于世事却依旧洞若观火。此时他脸上闪过一丝诧异之色但却没有开口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李清照。只见这位才名卓著的才女低头坐在那里一脸的若有所思显然有所触动。

见此情景他不露声色地收回了目光。然后轻轻叹息了一声:东坡居士如今已经故去昔日苏门四学士也已经凋零但其他人还在高相公就没有打算让他们回朝么他们虽然在元祐年间都在朝为官但多半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其后更是在岭南苦捱岁月数十载。恕贫道直言如果再这么下去高相公哪怕能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于私德上还是会被人指摘。高俅闻言脸色剧变可唐子霞的话虽然刺耳却不啻是一语诛心。莫说晁补之等人就连苏过还不是同一道理苏辙虽说起知大名府但是那是赵佶的决断而并非他的劝谏之力他所做的只是让苏门中人得以离开岭南换一个条件稍好地地方于他们实际的处境并没有多大改变。想到秦观等人昔日对他多有指点关照他便不由从心底生出了一股惘然。但最后还是强自把这种情绪压了下去。

非不欲也。实不能也赵佶和哲宗赵煦并非一母所生而且又并非同辈之中最年长的若非向太后乾纲独断。恐怕登上皇位的不是蔡王赵似就是陈王赵佖。所以登上皇位的赵佶若要能够稳定天下只有效法神宗哲宗一条路可走至少在表面上需要如此。年号崇宁重用新党大臣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执政的合法性做考虑。那个时候赵佶下旨赦苏轼又改元祐大臣编管地已经是他能够做的极限。

私德有亏公心我自忖不失。面对苏轼当年旧友高俅却并不想如同对别人一样随口搪塞。更何况身旁还有一个李清照他更是不想留一个为了荣华可以枉顾昔日情谊地印象。唐真人我不妨对你说实话圣上起用子由公已经在朝廷引起了惊天波澜若是再将元祐大臣重新召回朝廷朝局必定动荡不安。当年宣仁太后执政的时候重用旧党贬斥新党。便是从那时候起新旧两党再无转圜余地动辄是你死我活之局。纵使此次他们蒙赦回朝难不成还会感谢那些将他们赶出朝廷的人不成唐真人元祐的大臣们已经老了

听到一个老字唐子霞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脸色渐渐阴沉了下来。当初风流倜傥为一时之冠的秦观秦少游死了书法深为时人所赞的黄庭坚死了晁补之和张表虽然还活着却已经是壮志全消。但即使是他们焉知不会为了这千里贬谪数十年蹉跎而心有怨言这都是解不开的心结若是没有当初的新旧之争兴许就不会有现在的处境。当然如今说这些都是空的。

圣上又要改元了。高俅举重若轻地吐出一句话见唐子霞和李清照同时抬头他便继续说道:年初先有星变然后又是朝局变动所以有大臣上书之后圣上便已经决意改明年元曰大观。

说到改元从心底来说高俅是打心眼里感到多此一举。宋朝皇帝改元地次数大概在历史上也是数得着地不管哪一个皇帝所用的年号都至少过四五个像仁宗那样在位时间长的皇帝更是一个年号接着一个年号地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