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居一品(校对版) > 第0749章 定风波(上)

第0749章 定风波(上)(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些家伙怎么把乱军放进来的,就得怎么弄出去!

※※※

为了给外面的人留出时间统一思想,沈默洗脸的时间都足够洗两次澡了。

等他神清气爽的转回,看起来众将的态度老实了许多,原原本本的道出真情。

他便叹息一声道:“南京是我朝留都。重若京师,发生如此严重的哗变,该当如何处置平息?”

沈默将浸温的毛巾敷在脸上,顿感浑身毛孔舒张,一双耳朵却听着外面的窃窃私语,心中暗暗冷笑道:‘就知道你们有自己的算盘。’他为什么入城之后,不去管那些哗变官兵。而是先把两府控制起来?因为诗圣说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当然并不是说,这起叛乱是由这些将领操纵的,沈默相信他们也没这个胆子,但他相信解决问题的关键,却落在这些人身上。看起来这些将领不过是懦弱无能了点,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但若是冷静的分析一番,必能发现问题——

众所周知,大明的军队是世袭制,父子相袭,兄终弟及,然后这些人相互间通婚联姻,形成一个个军界圈子,他们同气连枝,共同进退,水泼不进,针扎不入,是最牢固的同盟……虽然抗倭后东南的兵员以招募为主,但中上级军官的组成,却没有丝毫改变,仍然脱不出这个窠臼。

现在九大营哗变。这些处于南京军界最顶端的将领们,却表现的如此软弱无能,虽然不敢说绝对是在演戏,但一定有表演的成分。沈默敢说自己不是在臆断,因为这里是南京城,那位雄才伟略的朱皇帝为自己营建的都城,自然有着最完善的防御体系。

打开南京地图,你便会看到,宽阔的护城河是第一道屏障,只要将吊桥一升,马上就万夫莫开!当年那五十余倭寇前来骚扰,便是这条宽宽的河道立功了。

徐鹏举便使眼色,一个三品武官起身道:“经略明察,事情起因乃是此地驻军缺饷,士卒困窘不堪。为首者虽只是一营,继起者却不少,各营兵众俱已摇动,形势确实十分危险,但我等与公爷商议后,一致认为,粮饷才是症结所在,这个不解决,我们这些人贸然出面,只能增加乱兵的怨气,于事无补。”

又有一武将道:“当兵的也是人,也得养家糊口,情况确属可悯,缺饷达四月之久,若非是末将等竭力约束,恐早已生事了。朝中兵部,户部所司何事?应当查问!”

好吧,就算守军反应不及,没来得及升起吊桥,朱皇帝又命人在内城墙后,挖了深深的壕沟,平时人走在上面看不出来,但只消搬动机栝,便可形成吞噬人命的巨口,后面还有一道道女墙、马面,足以使飞檐走壁的高手也无法逾越。

在此之后,还有左右两府卫军,皆是以一当十的军中选锋,驻扎在城门两侧

,崇禧街前,就像左右门神一样,护卫着后面的六部官衙和皇宫禁内。

如果说是承平日久,军备懈怠,无法应付突发事件到还好说,但这两个条件都不成立。一来,抗倭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现在的守军还是经过战争洗礼的那批,看到倭寇都不害怕了,见到同袍冲过来,更不可能手忙脚乱。二来,这次哗变是积郁已久的怨气爆发,事先征兆明显,不存在应付不及的可能。

所以,他敢说,是这厅堂上的将领们故意放水,目的么,很可能是转移士兵的怨气,也可能是为了教训某些人,反正是不缺动机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