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都市鉴宝师 > 第十四章 出乎预料(求收藏推荐哇)

第十四章 出乎预料(求收藏推荐哇)(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作为在古玩收藏行里打滚的人,你要是说自己不会讲故事的话,行家准得拿唾沫淹死你,尽管他们根本不会把你讲的故事当真,只会关注藏品本身的品质如何。

但无可否认的是,有故事就会有噱头,运作之下,也是能卖出好价格来的。当然,前提是你这藏品的品质够好,也能到代,否则,再怎么炒作也不会有好效果。这年头,舍得花大钱收藏的也不都是傻子,他们会高价聘请专家师傅帮忙掌眼。

在周夏想来,如果他有机会拿下这对康熙胭脂红马蹄杯的话,想要出手的话,就绝对不能将他们放一起。

想来这古玩店的老板以及他熟识的行家们都形成了思维的误区,认为品相差的那只马蹄杯就是仿品,在他们眼里,看到的缺点恐怕比周夏看到的要多得多。其中那只品相好的马蹄杯,到代康熙末年并没多少悬念,他们也以此为标准,却不曾料想,另外那只他们认为是仿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倘若不是放在一起的,而是是单独拿开来的话,说不定他们还能穿过历史迷雾,还原真相。

可两者凑成一对的话,种种细节对比之下,差别就被放大了出来,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往后世仿品上想。尤其是有资格鉴定这样瓷器的,差不多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行家,也都是聪明人,想得太多,反而更不容易接近真相。

这是怎么回事?

系统并没有给他解释,周夏只能自行猜测。

想要弄明白原因,就不得不提起胭脂红釉的来历了,这种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而是从西洋传入景德镇的。当时称之为“洋彩”,“洋金红”,“西洋红”,而在西方则称之为“蔷薇红”或者“玫瑰红”。由于这种红色非常像妇女化妆用的胭脂,故又名“胭脂红”。

而这种胭脂红传入景德镇的时间是在康熙中早期,也就是在一六八二年左右,开始在景德镇御厂进行烧制。但是由于造价昂贵,技术含量高,在制瓷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渐渐得到完善,并在康熙末年逐渐成熟,在雍正和乾隆时期,胭脂红釉的技术达到顶峰。

周夏并不怀疑系统的判断,这只胭脂红釉的马蹄杯于公元一六八二年创作的话,一切就都可以解释。这只胭脂红马蹄杯就应该属于胭脂红类的首批成熟之作,也该是定型之作。后面烧制的马蹄杯,差不多都是以这件马蹄杯为原型,难怪器型,纹饰,胎质,款识都和另外一只类似。但不是如他所料的那样,是品相差的仿制品相好的,反而是倒过来了。

这也可以解释,随着技术的革新,康熙末年烧制出来的胭脂红马蹄杯,更胜一筹并不奇怪。

但这并不能抹煞它始祖的地位,周夏暗自揣想,系统可能认定历史第一件胭脂红釉瓷器,这样的瓷器更有价值,而不是特别看重瓷器本身的品质如何。

他越想越觉得是这个理,要不然,怎么能解释系统认定品质相对差些的是珍贵文物,而另外一件不是呢?

此外,周夏心底还有些疑问,比如,这样的马蹄杯,本来该是一对的,但怎么却成了各自一只,并阴差阳错地凑成了一对呢!

个中曲折周夏无从得知,但这并不妨碍他脑补出一系列的故事来,比如因为最初开始烧制胭脂红,经验不够技术也有限制,和它同窑的另外些胭脂红马蹄杯烧制得都不成功,只有这只烧制成功,故而被保留下来,其他的都被敲碎埋掉,这件胭脂红马蹄杯也就成了孤品,并定型流传于世。后来,大概觉得这只绝唱马蹄杯有些孤单,又烧制成同款的给它配对,诸如此类曲折迷离的故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