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民国弃妇逆袭 > 民国弃妇逆袭 第6节

民国弃妇逆袭 第6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郑先生微瞥一下方晴,扇子扇得越发行云流水。

方守仁:“……”

“其实,在我看,这金锅还不如银的,煮东西外,还能试毒——当然如今赛先生跑得快,无臭无味的毒·药不只是砒·霜了,就是砒·霜也提纯了,没有了那些作为杂质的硫化物,用银器也验不出来。”

郑先生满嘴跑马,话题越来越偏,眼看就有拉不回来的趋势……

然方守仁却实在欣赏这个年轻人,摇头感慨,“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可惜老父久居乡间,吃得既不博杂,也不精致,唯有的那点经验和志趣都是读名家杂记“看”来的,是聊胜于无的二手货。

小郑先生则不然,一看就是“实吃派”,对各地吃食各种讲究说起来真切得紧,又杂着些趣闻典故,若写成文字,发表在报纸上,或会收获不少拥趸。

“若论炖肉,还是砂锅陶罐最好。因其受热慢,散热也慢,如此才能‘慢着火,少着水,’让锅内似沸非沸,南边人管这叫‘焐’,焐够了时候,光加些基本的酱油、黄酒、糖,味道就不坏。杭州的东坡肉、济南的坛子肉,大约都属于此类。这与东北的白煮肉不同。东北的白煮肉要大锅大灶,肉没个三五十斤,都不好意思下锅的。”郑先生笑道。

“前清宫里煮的祚肉就是后者。听闻煮这祚肉,遵祖制不能用酱油,块儿又太大,进不了盐味儿,实在没有味道。后来有人想辙,吃的时候用渍了酱油的草纸浸到肉汤里,便成了可以蘸着吃的酱汁子。如此也不违祖制,也能下口了。”方守仁道。

郑先生笑,“可见,为了吃,国人是很懂变通的。”

方晴垂下头微微笑,爹的这股子迂气真是可爱啊。

因为横空出世了个郑先生,旅途便显得格外好过。到站时方守仁只恨旅途太短,然也只好遗憾地与他的小友惜别。惜别完,转眼便看见来接站的两位内侄。

①该故事出自梁实秋的《汤包》。

第10章 奇葩吴舅舅

方晴的这两位表哥都人高马大,虽不算十分英俊,但也平头正脸,眉间有英气,算是仪表堂堂。

“前清没有了,这神奇的吃法想也绝迹了。”方守仁慨叹道。

“酱油草纸的吃法或许绝迹,大锅煮白肉反倒更上一层楼了。头两年,张大帅府年节大宴,曾以金锅煮几百斤白肉。那口锅,比太上老君的八卦炉还要霸气些。”

敢拿大帅打趣!方守仁是个谨小慎微的人,“呵呵——”

“古代王侯所用之青铜鼎器,初铸时也是黄金灿灿的。大帅用这样的金锅,想是为了仿古。”郑先生正色道。

方晴哪见过这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忙低下头,遮住笑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