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重生明星音乐家 > 第1971章 再见

第1971章 再见(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秦放歌自然是想着将阿鲁秋年的《小号协奏曲》也拿过来的,毕竟经典,他先拿的是海顿的小号协奏曲,胡梅尔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他也没打算放过。

光这三首小号协奏曲,基本就可以奠定“秦放歌”在小号历史上的辉煌地位了

而阿鲁秋年的这首《大号协奏曲》,也是他的经典之作。

秦放歌当初在学习大号的时候,就有了“拿来主义”打算,也早就把这样原时空的经典音乐作品,练得滚瓜烂熟。他当初学习大号,其实是为了创作,莫扎特、贝多芬之后的交响乐曲,大号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不可或缺。也是因为大号的发明时间相对比较晚,莫扎特、贝多芬在世的时候,大号都没有问世呢

秦放歌是这样打算,也是这样做的,在拿出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乐曲的时候,就有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加入大号的部分。

这次也不例外,还是一首大号练习曲起头,在这首练习曲中,秦放歌差不多把大号的演奏技巧都融入了进去,而且,还兼顾着整首练习曲的音乐性和艺术性。哪怕是以练习为目的的练习曲,秦放歌同样是非常讲究的,也不吝挥洒他的才华。

这回,观众们也都看得过瘾,大号这件乐器,在秦放歌的嘴上手里,把它独有的魅力都尽情展示了出来。

既有低沉忧郁的一面,也有欢悦活泼,充满着满满正能量的时候,秦放歌的作曲水平毋庸置疑,各种起承转合,前后呼应,节奏把控,都做得无懈可击。还有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华彩段落,也是完全的“大号也疯狂”,华丽丽,金灿灿,亮堂堂,漂亮辉煌的音色,让人差点忘记,这是铜管乐中,最低声部的乐器。

练习曲之后,又是一首协奏曲。

似乎这都成秦放歌大师班课外作业的标配,大家也都清楚,秦放歌这么努力的推出新曲,也是有为他将来要举办音乐比赛做准备,起码,得给参加比赛的选手们练习的曲子对吧

比如,在歌剧《唐璜》中,原本的管弦乐团曲谱中,就没有大号的分谱,那时候大号都没有发明出来呢

而毫无疑问的,“秦放歌音乐比赛”的参赛曲目,全都该是他创作的作品。为达成这一目标,秦放歌还需要创作不同类型乐器,更多更丰富的音乐作品才行

他这次“创作”的大号协奏曲,其实是原本时空,阿鲁秋年的《大号协奏曲》。

亚历山大?阿鲁秋年1920年生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在埃里温的柯米塔斯音乐学院就学时就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

阿鲁秋年最负盛名的作品是1950年的《小号协奏曲》,与海顿和胡梅尔的小号协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小号协奏曲,也是跻身经典行列的极少数20世纪作品之一。阿鲁秋年自幼喜爱小号,早在1943年就打算为亚美尼亚爱乐乐团的小号首席瓦塔萨良写一部协奏曲,不料瓦塔萨良在战争中牺牲。1950年《小号协奏曲》首演时并未题献给任何人,直到1977年苏联小号大师多克希泽补充了结尾处的一段华彩,才题献给多克希泽。后来随着多克希泽移民美国这部作品享誉世界,至今已有多种不同的华彩版本。阿鲁秋年说:“这风格可以说是我的一般作品中所特有的,这里没有使用任何民间旋律。所有音调和主旋律特性都力求使这部作品具有普遍的人类价值,能被全世界的人所理解。”即便如此,阿鲁秋年搭起的“架子”还是透着亚美尼亚音乐的活力。纽约爱乐乐团小号首席史密斯这样描述这部协奏曲的魅力:“这部作品在小号手中变得如此流行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是个华丽的曲子。它有非常吉普赛、俄罗斯、亚美尼亚风格的声音,配有感情非常充沛的美妙旋律,充满激动人心的快舌音那类东西。”

阿鲁秋年作品数量不少但也不算庞大,作品质量都很高。在《小号协奏曲》之后,歌剧《萨亚特-诺瓦》、《交响曲》、《小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大号协奏曲》、《单簧管、小提琴、钢琴三重奏》等作品都是杰作。1988年亚美尼亚发生了毁灭性的大地震,阿鲁秋年却出人意料地写出了清新动听的小提琴协奏曲《亚美尼亚-88》,以一种超然的心境升华出淡淡的哀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