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重生明星音乐家 > 第1177章 长评

第1177章 长评(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其中《歌剧》杂志社的主编卡洛斯的一篇超长篇的报道,更给予了最高的评价,也被粉丝们翻译出来,贴在论坛中,后面又被国内的媒体网站转载过去。

“对于许多热爱美声的人来说,去年八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科莱利的离世,意味着意大利男高音黄金时代的终结,那时候大幅报道标题就是歌剧已死。我们除了感伤外,更多的还是对那段黄金时代的留念。在那个卡鲁索、斯基帕、吉利、贝尔贡齐、斯苔方诺、莫纳科等活跃在舞台上的年代,是真正歌唱家的年代,导演先要听歌唱家的意见,声音与角色的契合度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这也是为何当时留下的唱片如此经典不衰。而作为那个年代的仅存硕果,科莱利也曾公开过他的不满,但表示自己并不彻底悲观,称歌剧只是暂时进入了一个困难期,过了这个时期,传统和经典的价值会被人们重新认识。当人们重新尊重古典艺术的规则和应有的要求,歌剧艺术仍然保持它应有的地位。”

“如今,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又迎来了一位来自古老东方的音乐天才,他卓越的音乐天赋,无以伦比的歌声,超越以往所有男高音歌唱家的声带,在全世界范围内成功掀起了大家对歌剧的热情在罗马,在布拉格,我有幸两次在现场,见证了奇迹的诞生。”

“歌剧大师科莱利曾讲过,歌剧的声音并不单纯来自声带,而是在嘴的前方形成一个声场,是身体中头腔胸腔腹腔共振,带动声带最后发出的效果。优美辉煌,跟女高音单薄尖锐的感觉完全不同,是最能让人兴奋的浑厚高亢伟大的声音。好的男高音越是高,就越有力。与乐器不同的是,乐器的声音是可以复制的,演奏是可以训练的,而人的声音则是不同的,好的声音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所能带来的穿透性的效果,和让人内心深处产生的共鸣绝对不是乐器所能比的。”

“而科莱利自己,无容置疑代表了意大利美声传统中辉煌的技巧和歌剧传统的最优秀的结合体。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使用的技术标准远远超越了今天的时代,他让我们真正回味到十九世纪纯正的美声传统。他独一无二的元音发音贯彻从低到高的所有音域,他松弛的软腭使得他的高音可以不断上升而不计负担、绵长恒久。他歌唱的灵活性和对戏剧激情的充分有尺度的展现,无一不用来为戏剧服务。像他这种正统的戏剧男高音,在二十世纪的歌剧舞台上,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如今,科莱利离开了我们,尽管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他的歌声或见到他露面。”

但想要说服别人,还是得拿出证据来。

再有,秦放歌得到更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对粉丝们来说,也就越能证明他们的眼光,偶像水平和地位越高,粉丝们就越发自豪和骄傲。

在他们的努力下,一篇篇发表于国外的报道、乐评、个人点评等,都被翻译并转帖在了秦放歌的论坛中。粉丝们看着,也都有满满的成就感。

单就社交网络上的个人点评而言,没得说,全是震撼、震惊、激动、兴奋、热泪盈眶、战栗发抖、头皮发麻等等的,而提及最多的,自然也还是秦放歌昨晚上演出的时候,最最精彩的高音c,这种挑战人类极限的声音,不光能给现场观众极致的高潮,听录音视频,都能感受到这种近乎魔性的魅力。

还不,有不少观众是在评价最后一首中文高音美声歌曲的,说是把男高音的技巧玩到了极致,即便听不懂,也能感受其中最让人震撼的美。

国内的粉丝也可以笑国外的那些观众,“嘴上说不要,心底还是挺诚实的,高大上的外国观众,除了在其他方面的要求高外,对高音c的喜爱也是一点不比我们少。”

除了普通观众的点评外,各种媒体的报道也是一点不少,毕竟昨晚捷克的总统和夫人,总理市长等一大票高官政要都去给秦放歌捧场,并成功被他给圈粉,不说大肆报道,给他们点面子总归是要的。

再说了,很多媒体的记者也都在现场,同样被秦放歌的惊人表现给圈粉。加上其他方面的因素,各种报道看得国内的粉丝们也都心花怒放。

尤其秦放歌还史无前例的登上了捷克日报,捷克人民报,布拉格时报,布拉格邮报等各大报纸的头条,除了肯定秦放歌这个世界第一男高音的名号,赞誉他昨晚的精彩表现让捷克总统米纳什第一夫人伊万娜等都为之震撼,跟着观众一起鼓掌到手疼等等外。这些报纸还称他是中国和捷克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架起了一座牢固的桥梁,称赞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最年轻的歌剧之王,高音王子等等。

和当初在意大利罗马歌剧院演出的情况如出一辙,不光媒体陷入了狂欢,大肆报道外,专业的乐评人更是纷纷发表专栏文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