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唐朝小闲人 >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被忽视的功劳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被忽视的功劳(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为高句丽在东边。”

“请恕孩儿愚钝,不知爹爹这话是何意。”崔戢刃一脸困惑道。

崔平仲道:“如今全国上下的目光,都集中在辽东地区,为什么?因为这是隋炀帝、太宗都未彻底征服的地方,如果陛下能够征服高句丽,也就是说陛下做到了先帝未曾做到的事,这对于陛下而言,意义非凡。而对于司空而言,当初他曾因建议出兵高句丽,一度被排挤在外,这是他人生中少有的败仗,他一定也非常渴望能够亲手消灭高句丽,一雪前耻。导致他们都将心思放在高句丽上面,而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敌人。”

崔戢刃双目一睁,道:“吐蕃。”

“不错”

崔平仲摇摇头道:“我只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崔戢刃微一沉吟,道:“爹爹看到的是太尉,但是孩儿看到得却是长孙延,长孙延的为人,爹爹你是知道的,可是结果又如何呢?故此,孩儿认为,太尉落得如此下场,是因为他生于长孙家,他的妹妹是皇后。倘若从父犯下大罪,孩儿只怕也会被牵连。”

“你说得也有道理。”崔平仲笑着点点头,突然道:“那你可知韩艺为什么能够在弱冠之际,便能够位居庙堂吗?”

崔戢刃稍稍皱眉,略显有些尴尬,他虽然傲慢,但并不自大,这事实摆在面前,他也从未想过否认,他与韩艺的差距确实越拉越大了,摇了摇头。

崔平仲笑道:“那是因为韩艺善于捕捉到别人忽视的细节,这明面上的功劳,大家都看得见,也都会去抢,你要去争这些功劳,那当然会非常艰难的。这也许与韩艺乃是商人出身有关,因为商人天生就善于投机,但是这投机并非是旁门左道,而是一种智慧。如果你能够捕捉那些被人忽视的功劳,就如韩艺那样,那么你也能够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崔平仲道:“吐蕃一直对西北地区和吐谷浑虎视眈眈,因为吐蕃也明白咱们大唐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两地,其目的也是为了将他们困于高原之上。因为出兵吐蕃的话,损失将会非常大,而且即便最终战胜吐蕃,也难以获得什么,故此太宗圣上当初才选择与吐蕃结为姻亲之好,但这并代表我大唐君主就真的对吐蕃放下戒心,当初太宗圣上和当今陛下为什么几番出兵吐谷浑,其目的就是要围住吐蕃。而吐蕃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打破我大唐的围堵。我年轻的时候,曾与禄东赞见过一面,此人不但聪明,有野心,而且善于抓住机会。

更为可怕的是,他对于我大唐的风土人情、国情都是了如指掌,我想他也一定知道,高句丽对于我大唐而言,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我大唐一定会出兵高句丽的,这对于他而言可是天赐良机,他也一定在等待这一刻。而我大唐虽然兵力强盛,但其实数量并不多,与吐蕃差不多,面对这么辽阔的版图,我们要防守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而如今陛下将精锐都调去了辽东地区,甚至于还将苏定方将军从安西大都护府调到辽东去,可见陛下以及司空他们并未考虑到吐蕃,而那边吐谷浑也就一万左右的士兵在防守,原本这么安排,是基于关中地区屯有重兵,兵力能够很快的投送到吐谷浑,但是如今关中精锐将会调往高句丽,故此不管是西北,还是吐谷浑都将会变得非常空虚。禄东赞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如果我没有料想错的话,当我军正与高句丽酣战正欢时,禄东赞一定会集中所有兵力,选择两边出击,同时夺取西北和吐谷浑。

而相比较而言,高句丽只是一块不再具有威胁的肥肉,而西北和吐谷浑对于我大唐而言,那是至关重要,届时陛下一定会选择撤军,将主力调去西北与吐谷浑,抵御吐蕃,故此此次出兵定会无功而返,甚至于得不偿失。”

崔戢刃困惑道:“被人忽视的功劳?”

崔平仲笑着点点头,道:“你认为此次大军东征,有几成胜算?”

这话转得令崔戢刃有些困惑,但是他早已经习惯父亲这种跳跃性的思维方式,认真思考了一番,道:“孩儿觉得此番出兵胜算很大,当初太宗圣上东征,高句丽就损失惨重,而这些年陛下也一直没有放弃对于高句丽的偏师骚扰,高句丽的国力已经是孱弱不堪,而这一次,我军更是倾巢而出,只怕高句丽是难以抵挡。”

崔平仲摇头道:“爹爹认为这一次出兵成功的希望并不高。”

崔戢刃面色一惊,道:“为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