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北斗司 > 第四十九章 升龙之道

第四十九章 升龙之道(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几年下来,朝廷年年考核,可就算他再拼命务公,也顶多就落一个“恪勤匪懈”的评语o

所谓恪勤匪懈,就是说他够勤快,够谨慎,说白了,就是类似忠于职守的评价o

这评价算是不错了,但也只能算是不错,对朝廷来说,对皇帝来说,忠于职守只是本份,是应当应份的,若是做不到这一点,才是错,才是罪o

要说薛凉出身寒门,能在千军万马中杀出来考中举人,不得不说他本身读书天赋不错,但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骨子里就有一股子执拗,一股狠劲儿o

这种人一般都是死脑筋,当年读书时,就有人劝他放弃,说别折腾了,咱穷人家孩子还想啥当官啊,干脆种田吧o

他出身寒门,自幼苦读,勤学不辍,运气说不上好,但比一般人要强得多,经过几次赶考,终于在而立之年考中了举人o

不过到底是出身寒门,见识略逊o不同于会试,乡试时考的四书五经一般只要够聪明,又肯下苦功死记硬背就有机会中榜o

而会试却不同,会试考的是策论,是考察时务能力和眼界,可以说,会试是朝廷为了选取将来中枢大员而设的考场,到了这个阶段,光是死记硬背已经跟不上节奏了o

于是,很正常的,薛凉会试落榜,凭着举人之身候补了一个县丞,又熬了几年,赶上了泰安县令出缺,他上下走动一番,凭着座师帮衬,终于补上了泰安县令o

按说一个寒门子弟,朝中没有靠山,又没什么出色的文采和能力,有个县令当当就已经不错了o若运气好,不出错的话,等他到了致仕回乡的年纪前,朝廷也会酌情给提上一级,没准还能混个知府什么的o到那时,也能荫子封妻,算得上是光耀门楣了o

可人就是这样,总是得陇望蜀,薛凉也不例外o

在泰安府做了六年知县,他渐渐的不满足于此了,可以举人的功名,再想往上爬已经没什么希望了,毕竟朝廷的位置就那么些,每三年就有大把进士涌现,轮也不可能轮得上他o

除非能立一大功o

可是想立功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这么大一个县城,能有什么机会?

明法审令,鼓励农桑,疏通水利,修桥建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